close
黃宗羲(1610~1695)

明末清初思想家、文學家。字太沖,號梨洲,又號南雷。余姚(今屬浙江)人。父黃尊素,東林黨中重要人物,因揭露魏忠賢罪惡,為閹黨誣陷,冤死獄中。黃宗羲深受家庭影響,重氣節,輕生死,嚴操守,辨是非,磨礪風節,疾惡如仇;反對宦官和權貴,成為東林子弟的著名領袖。清兵南下,黃宗羲組織同志,起兵抗擊,不利,走入四明山,結寨自固,又依魯王於海上。抗清鬥爭失敗後,從事著述。他堅決反對明末空洞浮泛的學風,倡言治史,開浙東研史之風,為清代史家之開山祖。史學之外,對經學、天文、曆算、數學、音律諸學都有很深造詣。清廷多次企圖羅致他,威逼利誘,終不為所動,堅不赴征,表現了堅定的民族氣節。他為保存史料而編選的《明文海》,600卷,未及刊行。

黃宗羲著作宏富。《明夷待訪錄》是他進步思想的集中表現,也是其縱橫恣肆、宏偉渾朴散文風格的鮮明表現。書中突出地批判封建專制制度,帶有鮮明的民主思想色彩。書中明確指出:“為天下之大害者,君而已矣。”又說:“天下之治亂,不在一姓之興亡,而在萬民之憂樂。”他揭露封建皇帝以天下為私產,“荼毒天下之肝腦,離散天下之子女”,以博其“一人之產業”;“敲剝天下之骨髓,離散天下之子女”,以奉其“一人之淫樂”,並“視為當然”。

黃宗羲論文主張言之有物,反對那些“徒欲激昂於篇章字句之間,組織紉綴以求勝”,譏刺內容“空無一物”的作品(《陳葵獻偶刻詩文序》)。

黃宗羲的傳狀、碑志文,涉及人物的方面很廣,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明清之際大變動的社會面貌。他身為史學大家,對明朝曆史典故極為熟悉,且多身曆見聞,又善於敘事,故寫來都逼真傳神。其中尤著力表彰忠臣義士的堅定節操和壯烈行為。張煌言堅持抗清19年,不幸被俘,從容就義;明末遺民余若水隱姓埋名,清苦自持;周難一投老窮荒,“出沒瀑聲虹影之間”,黃宗羲都為他們寫墓志。在《子劉子行狀》中,對劉宗周諍臣兼學者的形象,倔強鯁直的性格,刻畫得很成功。明末東林、復社的反宦官斗爭、南明政權內部抵抗派和投降派的斗爭,也得到了深刻的反映。

黃宗羲詩的成就不及散文,但也留下了一些可誦之作。他的詩直抒胸臆,不事雕飾,多故國之悲,懷舊之感。如《感舊》的“可怪江南營帝業,只為阮氏殺周鑣”,諷刺了南明弘光朝的馬士英、阮大鋮的倒行逆施。《山居雜詠》中:“鋒鏑牢囚取次過,依然不廢我弦歌。死猶未肯輸心去,貧亦其能奈我何?”充分表現詩人對抗逆境的頑強意志和樂觀精神。

著作有《宋元學案》和《明儒學案》、《明夷待訪錄》、《律呂新義》、《易學象數論》、《黃梨洲文集》、《黃梨洲詩集》、《行朝錄》等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oh5200 的頭像
    oh5200

    oh5200的部落格

    oh52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